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有何特点?-哥本哈根

蒽蒽蒽蒽 欧冠 2024-05-10 18 0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哥本哈根的发展普遍呈现的不平衡状况具体表现为: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哥本哈根的城市“指状规划”

第一,城市北部的发展速度快于西南部,同时城市北部的人口密度也显著高于西南部;

第二,由于建筑区域的不断扩大,从而导致城市的绿化面积逐渐缩减,甚至部分绿化区域因道路规划的调整而被扩建的主干道所替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有何特点?-哥本哈根

第三,原先制定的对于老城区的景观建筑的改造与维护工程普遍陷入危机;

第四,由于首都哥本哈根是丹麦最大的城市,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工业企业与商业机构,因此,它长期面临着沉重的交通压力与经济压力,这些都亟需政府的相关部门去解决。

1947年,哥本哈根地区规划委员首次提出“大哥本哈根地区”的区域概念,并且为实现区域发展的目标而制定了著名的“指状规划”(该名称于2007年被正式使用)。

这是一项涉及包括哥本哈根市区的29座城镇的综合性规划,它的设想是资本应沿着径向铁路线(因铁路线的排布类似于指状而被比喻为“手指”)延伸。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哥本哈根市中心地区为“手掌”,分别有五个向北、向南、向西等延伸的“手指”状区域,构成类似于手的形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有何特点?-哥本哈根

展开全文

在郊区火车站的周围计划建设可容纳1万居民的城市单元,呈放射状的公路将沿着“手指”的方向在它的外围修建。在“手指”区域之间则被设计为森林、农田与开放空间。

有关哥本哈根倡导“指状规划”理念的由来,“它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随着第一条电能铁路的开通,它的线路规划就呈现出与传统的铁路线的差异,它的形式不是以前那种同心圆的形状,而是呈现手指状放射形进展的形状。-哥本哈根

这也为战后区域规划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因此,在“指状规划”设计之初,它就包含着对相关区域日后交通线路的前瞻性规划,同时还充分考虑到了交通规划等多方面的因素。

尽管它的制定者是丹麦城市规划协会这一非官方组织,然而规划本身却全面斟酌了在城市治理和建设中的诸多要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有何特点?-哥本哈根

针对上述的诸多状况,“指状规划”作为一项整体性的区域规划方案被提了出来,在这个形状类似“手掌”的方案中,将哥本哈根(包括周边地区)划分成为若干个不同的区域。

其中“手掌”的区域是整个城市的中心,“手指”则是城市未来进一步扩张的外围区域。根据这一规划方案的设想,位于“手指”之间区域的绿地和农田等不会被纳入城市扩张的范围。

它的优点不仅在于能够有效遏制城市过度的无规则扩张(业内人士将其比喻为“摊大饼”模式),同时也是一次对于区域总体性规划的尝试。

最初提出“指状规划”并主持相关设计工作的丹麦著名城市规划设计师斯通·艾勒·拉斯穆森指出。

“指状规划”的设计理念来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城市规划思维,然而丹麦并未像英国一样选择类似于“卫星城”的平面设计方案,而是将城市未来可能的扩张方向以一种更明确的方式确定了下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有何特点?-哥本哈根

城市人口的增长、住房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城市的用地增多是根据战前城市发展经验而得出的结论,因此,新规划的目标不仅在于完善已有的城市结构,还包括一个可容纳有限增长的整体性区域建设目标,以此来为哥本哈根未来的有序扩张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地区由公共非营利性住房协会建造的房屋主要分布于克厄湾周边。由于“手指”所划出的路径为市郊铁路的建设提供重要的依据。

因此,通常市郊铁路沿线区域就会成为新定居点和新街区的选址,包括位于哥本哈根西北部的海莱乌、巴勒鲁普以及北部的索尔根弗里等地区。

然而,在大哥本哈根区域的“指状规划”实行之初,部分交通线路规划的方案仍然存在缺陷。尽管“指状规划”已经预先为铁路建设提供了方案,通常一部分新的定居点也沿着规划的线路逐步建造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有何特点?-哥本哈根

然而在铁路建设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先前规划中遗留的缺陷,导致新方案在实际推行中一度出现阻碍。

同时出于环境保护的设想,哥本哈根地区还提出了“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的大型办公场所,选址应位于车站周围600米的范围内,以此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

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早在丹麦未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丹麦城市规划研究所的区域规划委员会就针对哥本哈根的公共空间设计了相关方案,内容包括公共区域绿地的规划设计、扩建的公园以及供步行和骑行的道路系统等方面。

因此,“指状规划”方案是对城市宜居理念的一次整体实践,其目的在于依靠建设更加便捷的铁路网,采用改造与保护并举的方式来建设新型的市郊,同时进一步达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居住条件和改善生态环境等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有何特点?-哥本哈根

它充分考虑了当下的实际状况与未来可能发展的轨迹,因此它堪称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工程。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在当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缺陷。

首先,提出规划方案的丹麦城镇规划协会是民间组织,尽管规划的实施得到了哥本哈根市政府的支持,然而在实行的过程中却没有足够的法律保障。

最终在该项规划提出的2年后,它才被市政府采纳而成为了一项区域规划方案。虽然该项规划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确实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由于哥本哈根地区是当时丹麦规模最大且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它在实际建设中并未能完全遵循此项规划进行,例如在“手指区域”中间原本被设计为绿地和农田区域等的空间,其中仍然有部分地区不可避免地被暂时开发后作为其它用途。-哥本哈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有何特点?-哥本哈根

其次,该项规划是一项卓有远见的前瞻性规划,它的内容所包含一部分理想化、前瞻性的设计并不能立刻达到预期的成效。

然而当时的条件限制却使它仅能对哥本哈根地区的规划提供指导性建议,因此它的优势并未充分展现。

最后,该项方案未出台针对城市内部规划设计的详细方案。由于该项规划所提及的“手掌”区域,即哥本哈根的市中心地区的建设在战前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而“指状规划”在实行之初仍然受到战争破坏、设施落后以及布局不合理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限制。-哥本哈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有何特点?-哥本哈根

结言

总之,丹麦政府与民间的区域规划委员会之间对各种实际问题的考量难免存在分歧,然而最终的决策几乎完全取决于政府的立场,从而导致部分方案无法全部呈现。

尽管如此,这项被当时的规划设计者称为“与其说是作为实际性的发展规划,倒不如说它更像是规划设计者的一个辩论主题”的方案。

它在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完善后,至今仍然称得上是一项成功的规划方案。最终该项规划方案于1956年获得了丹麦国家政府的采纳。迄今为止,它仍然是规划设计领域相关学者们倍感熟悉和充满敬意的成功案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